[話說非遺]——章水泉竹藝
發布時間:2021-5-12 | 作者:
為了讓更多的人走近非遺,了解非遺,熱愛祖先留下的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自覺地走進非遺保護的行列,武穴市文化館特地制作了《話說非遺》。用圖片的形式,配上簡要的文字說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對我市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的來歷、特點、價值和現狀等等進行介紹。接下來將逐期向大家推送。
章水泉竹藝的由來
1954年,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發現了武穴“章太和”竹器,慧眼識珠的周總理對“章太和”竹器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牢固而不顯粗笨,精巧而不失單簿,富有裝飾而不失繁瑣”。這章太和就是湖北省武穴市已去世的民間竹藝大師章水泉所創造竹器制作的牌號,湖北省一絕藝,馳名中外的民間手工藝。
章水泉出生于1892年,自幼隨父學習竹藝,在武穴程祖街開辦一家“章太和”的竹器店。章水泉集明代傳統竹器藝術之大成,把制作木器家俱工藝運用到竹器工藝制作上,拓寬竹器、竹編、竹雕共二百多個竹藝品種。他制作的竹器家俱和工藝品,具有不散架、不變形、不發裂、無破損、無蟲蛀,精致美觀,經久耐用的特點。1915年,他制作的雕花小竹椅被民國政府選中,漂洋過海送到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展覽會,俗稱萬國博覽會獲一等獎,當時的民國政府由農商部對“章太和”的竹椅赴美國參賽,也給予四等獎。
1940年,他的竹椅、竹桌又被日本人送到日本東京、大阪博覽會分別獲一、二等獎。為國人爭得了榮譽。1959年,他制作的一套竹器家俱和一組八扇折疊大屏風、竹器沙發、茶幾、六方形竹桌等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
他的竹器工藝品曾被《人民日報》、《人民畫報》、香港《大公報》前蘇聯《真理報》等20多家權威媒體先后報道,1958年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竹器名匠章水泉》叢書由新華書店發行,中央新聞電影記錄制片廠拍攝了《巧奪天工》的記錄片在全國放映。章水泉由此被國內外知名人士稱為“神州竹器之秀”和“竹藝之圣”,武穴也因此而得名“竹藝之鄉”的美稱,他本人也被列入湖北省名人檔案。
為了繼承和生產章水泉的竹器工藝品,武穴竹器工藝廠生產的產品有竹器、竹編、竹雕三大類,共450個品種,不少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是武穴市最早出口的產品之一。如武穴的竹雕工藝品《漓江秀色》、竹藝《黃鶴樓》、竹根雕刻的《龍舟》等,曾于1978年在全國展出,其后又在日、法、英、美等九個國家展出,引人注目和贊譽,竹制品《龍鳳宮燈》、《可調百頁窗簾》獲湖北省優秀新產品獎。在計劃經濟時期為廣濟縣(今武穴市)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武穴”竹藝的品牌聲譽贏得了一席之地。 隨著時代的變遷,2009年章水泉竹藝入選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章水泉竹藝多次參加省、市級博覽會。特別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讓更多的人了解章水泉竹藝,我市章水泉竹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范道正師傅在世博會上代表湖北省面向全國展示章水泉竹藝的手工技藝。 2019年黃岡一節一會,章水泉竹藝代表性傳承人范道正現場展示
結 束 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武穴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保護和傳承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永遠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