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際泰戒毒藥藝
楊際泰,字平階,譜名楊英,諸生,清代廣濟縣(現武穴市)人。生于清乾四十五年(1780),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
楊際泰之父,名楊少山。考《廣濟縣志》,楊少山為清代乾隆、道光間遠近聞名的中醫,楊際泰為其晚年所生的第四個兒子。楊際泰立志從醫,實現了其父多年來的宿愿。
民間廣為傳播的“南有林則徐斷絕毒源,北有楊際泰解除病根”的口碑。楊際泰雖為一民間名醫,不乏憂國憂民之心。為了研究診治英國人利用鴉片侵害中國人精神肉體之毒,不遠千里來到武漢英國領事館附近,詳細觀察了解那些鴉片煙民的吸毒工具、吸毒方法和吸毒者發癮時的癥狀。在他撰寫的《醫學述要》“中鴉片毒”一章中開頭就寫道:“鴉片者,外洋之毒也”。同時,總結了鴉片對人體有“四耗”和“十害”。楊氏為了研究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方,又遠赴廣東、云南和福建等省,查訪吸食鴉片的情況,求教民間診治戒毒脫癮之法。最后確定了6 個主處方,并根據不同癮發癥狀,配制了7 個加減配伍之輔助處方,同時還采用針刺、灸熏、按摩等方法醫治。為此還編了一本《 告鄉民書》 ,宣傳鴉片之毒害。楊際泰的愛國愛民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楊際泰經過近50 年的臨床實踐,細心揣摩,留下了大量的醫學心得。為了存世,他變賣了微薄家產,經過數年的嘔心瀝血,這部36 卷20 大本的《醫學述要》編寫成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梓行,為我國的醫學事業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寶貴文化遺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毒品也進入中國,成為毒害人們的巨大毒瘤。楊際泰戒毒藥藝不僅具有醫治毒癮、恢復健康和中醫藥戒毒經驗,而且對弘揚中國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重大的經濟價值。